9游会茶叶通史茶的起源(二)

发布时间:2024-02-18 21:57:50     浏览:

  9游会我国是茶树原产地,茶叶生产有悠久的历史。宋代杨伯輯撰 《臆乘》:“茶之所产,《六经》载之详矣。”

  但是却有人否认这一历史事实。号称世界茶业著作“权威”的威廉•乌克斯(William H.Ukers)在《茶业全书》①中说:“中国人对茶的起源和利用为饮料及食品的历史,追忆往古,也无肯定。”

  他断定茶的起源“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可靠史料的,约在公元350年间(指郭 璞《尔雅注》:树小如梔子,冬生叶并说:“茶字直至公元 7世纪始有确定的意义”,“唐代(618—907)以前,一般习用 荼字为茶的假借名词。荼的原义为蓟(音计),荼、茶两字, 字形相似,在字源上有密切关系,易于引起茶字来源于荼字的联 想。古代作家用的荼字是否另指其他灌木,目前实难判断,因而要从古代文献中探求茶的最初历史,确非易事。”从而故意贬低我国茶树起源和茶叶生产的悠久历史。只要实事求是地论证荼就是茶这一历史事实,就不难看出茶的起源确实在远古的中国。

  茶树原属野生植物,随着时间的推移,经过自然的或人工的选择和传播,逐步从局部地区扩大到辽阔地域。茶叶生产,从个别的原产地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。饮茶风气,由少数人逐渐扩展到广大群众,茶叶成为人民喜爱的饮料。对茶树的认识,也由少数人的肤浅理解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深刻体会。

  茶叶从发现到饮用,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。其间广大群众对茶树的印象,自有不同的概念,有各种不同的命名,这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必然情况。

  茶树因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的不同,树型有灌木、有乔木。原产是半乔木(即我国南方的皋芦种),向西南迁移为乔木;向乐南迁移为灌木。

  早先少数人发现野生的是灌木,误认为草本;发觉可作药用,誉与嘉谷相同,所以荼字从“禾最早鲜叶作为菜羹,未曾加工而味苦,故有时也叫苦菜(只从生煮味苦意义 而言)。这个异名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1893年,在北京俄国公使馆工作的著名植物学家布勒雪尼 杜(Emil Bretschneidor, 1833一1901)说:“《世说》的荼就是茶。”但是古今中外还有些人持类似乌克斯的错误观点,否认荼就是茶。如汉魏间孙炎《尔雅•音注》:“荼是秽草。”1896年,在中国的教会医生多格逊(John Dudgson)所著《中国的饮料》一书也学孙炎说荼不是茶。

  日本矢野田一《中国饮茶考》:“荼音涂,乃表示苦菜时代的读音,在含有茶的意义时,应读丈加反或宅加反。四川边地人民早知有茶,并以丈加反切音呼之,及至汉魏以前,某时代传入中国,故借用荼字以代表茶。”这里值得注意,四川边地人民早知印度有茶,以“丈加”反切音呼之,至汉魏以前,印度茶传入中国,借用荼字以代茶。这种说法是贬低我国茶叶生产的光辉历史。

  矢野又说:“《诗经》上所有荼字与茶无关。《周礼•地官》掌荼、聚荼为供丧事之荼,乃茅莠秽草之类,并不是茶。”这与“春秋时代仍视为祭祀珍品或作食品”的记载,是大相违背的。茅莠秽草是不可能作为珍贵的祭品,也不可能作菜食的。矢野在这里故意歪曲了历史。

  苦菜不是茶,是叶如苦苣而细,味苦可食的菜蔬。梁陶弘景 《名医别录》亦以荼作苦菜。颜师古《匡谬正俗•苦菜篇》引 《神农本草经》:苦菜名荼草,治疗疾病功效极多。陶弘景当作苦 菜;苦菜岂有此效乎9游会。茗是树,苦菜是草。

  宋邢曷《尔雅疏》:“荼味苦,为可食之菜。”宋章樵甚至说,王褒《僮约》中“魚鳖烹荼”,“武阳买荼”,前荼字是言苦菜,后荼字是指茶。这就助长了外国人的歪曲宣传,说我国茶叶生产历史要从西汉开始,我国茶树是从印度或日本传入的,企图贬低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地位。日人加藤繁《中国经济史考证》(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):“茶的原产地,据说是印度阿萨姆(Assam) 。从阿萨姆到缅甸、云南、四川一带9游会,自古就有野生茶树9游会。”其实,英国侵略军勃鲁士(Robert Bruce)少校在公元1823年到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,比我国迟4000多年。加藤繁凭借道听途说的“材料”来研究中国经济史,不根据真实史料考证,这不能说是严肃的治学态度。

  难道《僮约》中,同一荼字,有可能既是草本,又是木本吗?正因为章樵注解的错误,《僮约》才可能流传为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茶史文献。

  武阳在四川乐山地区彭山双江镇,是著名茶区之一。王褒写《僮约》时茶叶已成为士大夫生活必需品了。历史可作见证,荼就是茶。

  晋郭璞解释《尔雅•释木》:“荼、苦荼;早釆曰荼,晚采曰茗,一曰弗。”明确阐述采茶因早晚不同,而有不同的名称,并说明茶是常绿矮小的树木。可见《尔雅》中的荼字,除指茶树外,无其他解释。

  明代杨慎《丹铅杂录》:“茶即古荼,音涂。”但是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把荼放入可茹草本之菜部,并说:“苦寒无毒,为性冷,人所厌恶,但有驱逐五脏之邪气,镇定神经,强壮精神,使人忍饥寒,防衰老诸效能。”前段是指苦菜,但书是指茶叶,两者混为一谈,造成后人很多误解。

  明末清初,顾炎武《日知录》解释荼字,引述前人所有似是而非的议论,否定荼就是茶。《康熙字典》解释说:“惟荼横之荼,即今之茶。”于是荼是不是茶,引起近代一些人的怀疑,议论纷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