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游会茶叶的起源与传播

发布时间:2024-02-13 16:26:29     浏览:

  9游会茶,古称南方之嘉木,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”

  据考证,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,并且进行人工栽培国家。据《华阳国志.巴志》记载,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时,巴国便以茶和其他珍贵物品纳贡给武王,表明当时便有人工栽培茶园。而后茶叶便以巴蜀云南为中心,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条路线进行传播。国内由巴蜀传至楚湘,再转到江浙粤赣闽,最后北移淮河流域,形成中国广阔产茶区。国外在唐朝时先传到日本和朝鲜,16世纪以后传到西方。

  中国西南地区,森林茂密,土壤肥沃,气候温暖湿润,特别适合茶树生长。一百多万年前,地球进入冰川时期,大部分亚热带作物被冻死,而西南地区特有温湿地理环境,使得许多茶树能够保存下来。

  云贵川地区目前仍然有大量野生茶树,森林中直径30厘米以上野生茶树随处可见,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地区。如1961年云南省大黑山密林,发现一棵高32.12米野生大茶树,树围长达2.9米,树龄约有1700年,是目前世界发现最大野生茶树。1996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原始森林,发现一棵高25.5米,底部直径1.2米,树龄长达2700年野生大茶树。

  从植物学、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,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有以下三方面依据:

  目前全世界所发现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和380多种,而我国西南地区便有15属和260多种。从植物学角度,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高度集中,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发源中心。山茶科植物在西南地区高度集中,充分说明了西南地区便是山茶植物发源地。

  我国西南地区群山起伏,河谷纵横交错,地形变化多端,海拔高度相差悬殊,气候差异较大,导致茶树种类容易变异,逐步发展为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,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。一般来说,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,就是该物种起源中心,而中国西南地区茶树变异最多、资源最丰富,当然是茶树起源中心地。

  茶树在其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,也是不断进化,因此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地方,便是茶树的发源地,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,也是很好的证明。

  茶叶在国内的传播,最初以巴蜀云南为中心,先传至楚湘地区,再传到江浙粤赣闽地区,最后北移淮河流域,从而形成今日中国产茶区。

  巴蜀地区产茶,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年代,当时便有以茶为贡品,故顾炎武言“自秦人取蜀而后,始有茗饮之事”,认为中国饮茶是从秦国统一巴蜀之后才传播开来。第一次文字记载则是汉武帝王褒《僮约》言“烹荼尽具”和“武阳买荼”两句,反映了西汉时成都一带便饮茶成风,而且有武阳这样的茶叶市场。从先秦至秦汉,巴蜀地区一直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,成都也成为中国最早茶叶集散中心地。

  秦汉统一中国后,茶叶的加工和种植技术,随着巴蜀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而向外传播,首先向巴蜀的东部和南部传播。西汉便以其地出茶命名湖南茶陵,三国两晋时期9游会,荆楚地区茶叶生产和文化日益发展,逐渐取代巴蜀地区成为茶叶中心。《三国志》记载吴国君主孙皓“密赐茶以代酒”,是中国以茶代酒最早记录。

  东晋时期,北方战乱不止,大批豪门贵族渡江迁居,健康成为我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,使得江南地区茶叶迅速发展。

  唐朝以前,北方饮茶之风尚不盛行。唐朝之后,中原和西北地区,开始嗜茶成俗,江南淮南由于与北方交通便利,茶叶生产空前繁荣,不仅茶叶产量大幅提高,制茶技术也达到当时最高水准,而其标志便是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贡茶。

  当时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,据史料记载,安徽祁门地区,千里之内,遍地种茶,山无遗土,业于茶者十有七八9游会。陆羽《茶经》和其他唐代文献记载,唐朝茶叶产区已遍及四川,云南,贵州,陕西,湖北,湖南,广东,广西,福建,江西,浙江,江苏,安徽和河南等14个省区,大致与今日中国茶叶产区相同。

  唐朝之后,全国气候由暖转寒,致使中国南方茶叶生产迅速发展,逐步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,成为宋朝茶叶中心,主要表现为贡茶变为福建建安茶。

  宋朝茶叶重心南移,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。江南早春茶树因为气温降低,发芽推迟,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进贡到京城。而福建则气候暖和,欧阳修曾言“建安三千里,京师三月尝新茶”。作为贡茶,建安茶采制上精益求精,成为中国团茶和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,进而推动闽南和岭南茶区崛起和发展。

  由此可见,宋代茶叶已传播至全国各地,茶业产区与今日基本相同,明清之后,基本便是茶叶制作手法和各种茶类兴衰演变而已。

  随着中国茶叶文化兴盛,茶文化在唐朝之后,开始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向外传播。朝廷在沿海一些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茶叶海上贸易,宋元时期,陶瓷和茶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产品,明朝七次派遣政和下西洋,更使茶叶传播到东南亚,阿拉伯和非洲东岸。

  唐朝时,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,把带回的茶种种在滋贺县。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,品完寺僧献上的清香茶水,十分高兴,便大力推广饮茶,使得茶叶在日本大面积种植9游会。宋朝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佛归国,根据中国寺院饮茶方法,制定了日本饮茶仪式,并著作日本第一部茶书《吃茶养生记》,称茶为圣药和万灵长寿剂,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迅速发展。

 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(公元1607年),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澳门贩茶转运欧洲,是我国茶叶销往欧洲最早记录。之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饮料,并迅速传至英法等西欧各国。茶叶也在清朝之后,由欧洲贵族奢侈品逐步变为民间日常饮料,英国则成为欧洲最大茶客。

  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,但印度人不知道种茶和饮茶,其茶种源于中国。1780年,英国和荷兰人从中国输入茶籽到印度种茶,并带中国专家前往指导种茶和制茶方法,包括小种红茶生产技术。现在最有名红碎茶产地阿萨姆,也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,之后发明切茶机,使红碎茶成为全球性大宗饮料。

  到19世纪,我国茶叶传播几乎遍及全球各地,西方各国语言中的茶,便是源于福建和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。中国是茶叶的故乡,给世界各地带来了茶的饮用、文化和栽培加工技术,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进步一大贡献。